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发展可期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市场无限广阔,作为万亿级市场,政策越来越完善,给产业内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护,给消费者提供了值得信赖的监督管理体系保证。
“再制造零部件”,这是一个对很多汽车用户都略显陌生的概念,再制造汽车零部件的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不低于原型新品。再制造零部件不是“翻新件”或“副厂件”。并且,与原厂新品相比,再制造零部件在成本、节能环保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有资料显示,再制造零部件可节约成本的5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至80%以上,且价格最低仅是新品的一半左右。
再制造规模化具备市场与政策基础
我国汽车保有量和车龄的双增长带动报废汽车数量增长,从而为再制造的规模化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下,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上升为3.02亿辆,同比增长7.5%。在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国内汽车的使用年限也在不断增加,2021年我国汽车的平均车龄达到了6.5年。
庞大的保有量加上车龄渐增,也带动报废车辆逐年增加,这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报废车辆是零部件再制造的上游行业,如果没有充分的拆解回用零部件的供应,再制造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再制造预期吸引多方积极参与
市场环境和政策法规不但利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其带来的市场吸引力也外溢到汽车市场中的其他环节。
保险公司希望推广再制造零部件的应用范围,从而降低零部件赔付成本。随着车险费改的深入,2021年机动车辆保险收入下滑、赔付金额却上升,导致赔付率大幅升高至69%,保险公司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主机厂作为整车生产平台,拥有最严苛的零部件制造和检测标准,并且这一系列的标准和整车安全相匹配。第三方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实际上没有自我制定零部件标准的能力,多数的标准依然来源于主机厂。
再制造零部件的推广也有助于经销商稳固售后业务。售后业务是经销商生存的关键保障。再制造零部件价格低的特点,有助于经销商降低出保用户的流失。经销商是汽车厂商的授权服务渠道,如果其所属汽车厂商有自己的再制造零部件,在厂商授权的背书下也更易于向用户推广。
上下游的阻碍需要化解
在整体向好的环境下,零部件再制造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障碍。我们也应注意到,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汽车报废拆解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正规拆解规模低,规模化拆解欠缺,这些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做大做强的不利因素。
所谓正规拆解规模低,是指我国进入正规拆解的报废车辆仅有约三成,美国、德国该比例超过50%。原因在于我国正规拆解的回收金额低,导致每年有大量报废车游离在非法拆解渠道。
作为对照,各主要发达国家以补贴形式促进正规拆解回收。规模化拆解不成熟则是因现行法规的约束。目前我国实行就地拆解管理,拆解不能跨城市,且需要申请行政许可。
探索中发展
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相关工作已成为我国重要任务,也将是各行业应予以重视的发展方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属于绿色循环经济,具有极大的潜力可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消减。
同时也应注意到,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相关的中下位政策法规、实施办法等出台时间较近,对相关厂商而言,固然新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助力,但是也带来了合规性相关风险,尤其是在各项政策法规实施的初期阶段。所以,再制造行业仍在探索中发展,参与者的实践经验尤为可贵,持续关注头部企业的最佳实践将有助于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向。
部分信息来源:奥德里、CADA产业协调发展分会、必应图库等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