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上映目前接近30亿元票房一路“领跑”。电影中联接天地的“太空电梯”、惊险刺激的“空战对抗”、驰骋的“工程机械”、外骨骼等“黑科技”,引发观众的关注与热议,在直呼过瘾之后,我们来看看其所展现的中国制造的力量。
工程机械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十几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产业规模持续扩张。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至2021年底,装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0.51万家,比2012年增长近45.30%;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28.83万亿元、26.47万亿元和1.5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92.97%、47.76%、28.84%。
工程机械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已形成22大类工程机械产品,成为产品类别和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工程机械国内市场满足率从2012年的不到90%提高到目前的96%以上,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等主要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智能化、数字化、电动化成为工程机械行业转型的高频词,以徐工集团、三一重工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正在引领行业加速变革。如徐工集团持续强化技术融合创新,累计发布几十款电动化、智能化产品。三一重工在将电动化提升到公司战略高度的同时持续推进智能灯塔工厂建设,全面助力工程机械智慧转型。
该片导演郭帆表示,《流浪地球2》中,许多可行驶、可作业、可变形的UEG地球联合政府机械设备,出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徐工集团。据透露,徐工集团以起重、土方、道路、高空、环卫、安全与应急救援等成套化设备保障方案,成为了该影片的特殊“演员”。
“我迫不及待想说一下徐工,我们拍摄中运用到的钢铁螳螂,那就是一个现实版的变形金刚,整个拍摄期间我们在徐工看到了很多很多真实的科幻,看到了真正的工业。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因为这些是我们自己人做出来的!”郭帆表示。
徐工ET120,又称“钢铁螳螂”
徐工集团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徐工机械是其核心企业,业务涵盖起重机械、铲运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桩工机械、消防机械、环卫机械和其他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工作。
全球工程机械信息提供商KHL发布的最新Yellow Table榜单显示,2021年全球前50强工程机械主机企业中,徐工集团以181亿美元的销售额蝉联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徐工集团流浪地球项目现场执行总监、徐工传动党委副书记马鸣介绍:“近半年时间,徐工先后投入42款61台主机设备、400多套零部件及车间道具、61套三维模型、319名工作人员,从时间、涂装、设备、人员、物流、现场执行等各方面为《流浪地球2》做好资源配置和保障。”
比如影片中拥有四条支腿的多地形智能应急救援平台——徐工ET120,又称“钢铁螳螂”,18个液压油缸,能支持它在山地、沼泽、隧道等复杂地形中如履平地,搭载不同工作机具,实现灭火、伐木、切割、打桩等多种作业功能,适用于雪崩、地震、滑坡、堰塞湖等灾后抢险救援,甚至在4500米高海拔、零下40摄氏度的极限环境下也能胜任。
除此之外,徐工集团基于高寒、高热、高海拔等复杂的应用场景,围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研发的数十项创新成果成功运用《流浪地球2》,无人驾驶和新能源的设备占总体设备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超级装备的参与保障了超极限的拍摄质量,彰显着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
工业移动机器人
回看《流浪地球》中运用的空间站、外骨骼等前沿技术,许多已在现实生活中被成熟应用,而《流浪地球2》所展望的未来世界,则更多根植于当下工业场景和科技发展实际,成为现实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镜像。
在对未来世界的无数畅想里,机器人将成为未来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子集,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流浪地球2》电影中,带有机械臂的巡检机器人自主操作监测指标,保障空间站人员生命安全。
地球联合政府会议厅,机器人驻守一旁辅助人类科学决策。
北京航天中心数据中心,巡检机器人支撑着海量数据平稳运作。
行星发动机机库中,移动机器人有条不紊地搬运传送着物料。
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存在于电影的各个场景,保障着庞大体系的稳定连续高效运转,成为未来世界中无处不在且必不可少的元素。
《流浪地球2》中运用的移动机器人,皆为优艾智合机器人实际产品矩阵。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国家“东数西算”战略部署的全面启动,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持续建设投产,优艾智合巡检机器人在数据机房中自主巡检,保障海量数据畅通流转,为智能化建设提供坚实根基。
当下,移动机器人正成为先进成熟的生产力,在各个行业深度场景中迸发出巨大的价值。正如在《流浪地球2》所建构的未来世界当中,移动机器人自主执行搬运、操作、巡检等任务,将人类从繁重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类更好地守护和捍卫家园。
而电影中对未来世界基于算法、数据、新能源的建构,反映了数据中心、新能源等当下工业生产最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要领域,是构建未来世界的必要元素,是社会工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外骨骼”机器人
实际上,《流浪地球2》中多次出现的“外骨骼”近年来正逐步开启商业化。据《中国基金报》刊文介绍,随着感知计算技术和传感系统发展日益成熟,机器人研发方向从人机协作逐步迈向人机融合,逐渐成为人类身体的一部分。
从流程上看,外骨骼即从依赖硬件传感器收集人体生物电信号,发展成为将硬件客观数据与人体主观信息相结合的新型信息输入方式。信息接收后,机器的计算能力与人体的思维能力进行信息处理,再通过机器的算法能力与人体的决策能力互相协调、优化判断后进行智能输出,将人体智能与机器智能相融合,从单向输出转为双向互动,从而形成更高效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科学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流浪地球2》上映前不久,2023年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也明确提到了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的支持。与电影中稍有不同的是,工信部此番实施方案将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放在养老服务方面。
上述方案提到,加快推动多模态量化评估、多信息融合情感识别、柔顺自适应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辅助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
方案还鼓励养老领域相关实验基地把机器人应用作为实验示范重要内容,研发推广科技助老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研究制定机器人助老助残技术应用标准规范,推动机器人融入养老服务不同场景和关键领域,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增加高端产品供给,面向医疗健康、养老助残等领域需求,重点推进服务机器人的研制及应用,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加快人工智能、脑科学、虚拟现实、可穿戴等新技术在健康促进类康复辅助器具中的集成应用,发展外骨骼康复训练等康复辅助器具。
此前曾有行业媒体预计,2025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5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98.5%,C端市场将增长最为迅猛。其中,中老年人群又是众多企业的重点关注人群。
最后,工业革命推动历史车轮缓缓前进,历经科技日新月异的更迭和生命轮回不息的循环,在科幻与科技的虚实相生中推进人类社会进步。在此不仅致敬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也向中国电影背后的制造业实干家们致敬!
部分信息来源:疯狂机械控